耐候鋼的發展歷程
耐候鋼的研制起源于歐美。20世紀初,歐美的科學家發現向鋼鐵里加入銅可以改善鋼在大氣中的耐蝕性能。1916年,美國開始從實驗和材料學方面著手進行鋼材的大氣腐蝕研究。到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鋼鐵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了耐腐蝕高、含銅的低合金鋼材——牌號CortenA,耐候性約為普通碳素鋼的4倍;20世紀60年代,免涂漆的耐候鋼大量應用于建筑和橋梁中;1955年,日本引進耐候鋼,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積累和發展,目前已經在耐候鋼材生產加工、耐候鋼橋設計建造及維護維修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先進成熟的體系,覆蓋目前常見的橋梁形式,如梁橋、拱橋、桁架橋、懸索橋和斜拉橋等。
我國的耐候鋼研發始于20世紀60年代初,極初從仿制美國的Corten系列鋼材開始,之后武鋼首先在國內研發了含銅鋼;到20世紀80年代進入迅速發展階段,逐漸形成了Cu-P-Re系和Cu-P-Ni-Cr系列適合我國經濟特色的耐候鋼品種,并具備了量產化的生產能力。
耐蝕性能優異
由于耐候鋼中添加了耐蝕性合金元素如Cu、P、Cr、Ni等,使得其表面銹層相對普通碳素鋼具有致密、牢固等特點,能夠阻礙銹蝕性物質(如水分、CO2、SO2等)與基體表面接觸,從而減弱甚至阻止基體被持續腐蝕,在一般大氣環境中的耐腐蝕性能是普通碳素鋼的2~8倍,而且服役時間越長優勢越明顯。目前已在橋梁、輸電線路鐵塔、園林景觀等設施建設中得到了青睞。
免維護、綜合成本低
已建成的耐候鋼橋幾乎不需定期維護,非常適合在維護困難或施工危險的地方應用。從全壽命周期成本來考慮,采用耐候鋼的綜合成本相對普通碳鋼均具有明顯優勢。
24H咨詢熱線?:
0510-85861133
友情鏈接:
珍島集團